2010年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8-24浏览次数:1239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10年)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bevictor伟德官网,主要从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领域及其他土木工程结构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解决我国重大土木工程中关键科技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为充分发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作用,促进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着“开放、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设立开放课题,支持与本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交叉学术研究。

 一、重点资助领域

    每项课题资助5万元+3万元(用于实验费用),研究期限2年或3年。2010年将从下列领域中择优资助8项开放课题。
  • 新型预应力结构体系研究
  • 高性能混凝土本构关系及耐久性研究
  • 高性能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及结构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 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风和地震破坏机理研究
  • 大跨度结构长期载荷、疲劳载荷、突变载荷和侵蚀等多因素复杂环境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演化特征与数值模拟
  • 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损伤预警及安全评定方法研究
  • 土木工程结构隔震减振新技术研究
  • 新型抗震加固技术的基础研究
  • 地下工程现代测试及反分析技术研究
二、申请要求
1、申请资格
     申请人应具有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任职资格,是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土木工程领域科研工作者。
     申请课题应符合本重点实验室的资助范围,具有明确的先进性、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创新性明显的研究内容。
2、申请和审批程序
     课题申请者应填写《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一式三份,经所在单位同意并加盖公章后,向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同时提交电子版。
     重点实验室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所申请项目进行初审,再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终审,择优资助。
3、申报时间
     2010年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10年10月1日,批准通知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前,执行起始时间为2011年1月1日。
三、开放课题管理
      获得本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申请者应按“申请书”中所填报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按时(当年12月31日前)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提交年度报告、结题报告以及成果列表和附件(要求按第一单位“bevictor伟德官网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以上或EI检索论文2篇以上)。研究报告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验收,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评定。评定为“优秀”的开放课题负责人将优先获得本实验室今后的开放课题资助;课题中期检查评定为“不合格”时,实验室有权终止项目实施。
     利用本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撰写的对外发表论文尚应注明“bevictor伟德官网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中英文字样。
利用本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获得的研究成果归实验室和研究者共同所有。研究者所在单位享有使用权,但无权转让给第三方。
     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支付依据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的所需相关费用。其中,5万元课题经费所有开支在本实验室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报销;3万元课题经费专用于申请者试验费用,付给本实验室。如果申请者没有试验计划,该部分费用取消。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惠 卓 博士 副教授           Email:xizhuoxian@seu.edu.cn
        电 话:025-83795707   

 五、附录

2、bevictor伟德官网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介绍

 
  
 
bevictor伟德官网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bevictor伟德官网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主要依托韦德官方网站的土木工程学科进行建设,现有教授25人(其中博导1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5人。现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吕志涛院士;现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为李爱群教授、常务副主任吴刚教授、副主任叶继红教授。重点实验室承担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省部级攻关项目多项,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具有承担国家级、部省级重大或重点科研课题、解决重大标志性工程关键性技术难题的能力,正逐步成为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领域创新研究基地、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重点实验室下设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室、新材料与新结构研究室、桥隧及地下研究室以及结构试验室和预应力试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现代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计算理论及应用;高性能材料及其结构耐久性;工程结构抗震、减振与振动控制;大跨、超高和新型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地下结构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隧道结构的设计理论与应用;工程结构损伤系统识别、防灾安全性评价、加固与健康监测以及工程结构的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研究等。
    重点实验室现有配套试验用房1.5万平方米,设备总值4000万元,拥有大型拟动力系统、1500吨伺服结构试验机、100吨疲劳试验机、200吨水平加载机构、TDS大吨位动力智能测试系统、动测设备、结构监测系统、火灾试验系统、耐久性试验系统、GPS定位系统、OTDR结构试验系统、光纤测试系统等仪器设备,可承担本学科的试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目前正在筹建的实验室设施有:1、动态智能试验系统(争取2010年投入使用);2、多维加载系统;3、现场高精度测试及数据采集设备系统;4、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智能化改造;5、耐久性试验系统完善。